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免费发信息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 广元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历史类书单,5本书带你了解世界

2022/6/26 19:07:13发布111次查看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
我个人觉得,对一些政治家来说,历史使他们有前车可鉴。而对我们普通人来说,读史一方面能增长我们的历史知识,开阔我们的视野,另一方面,读史更能让我们看到我们的渺小——
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只是沧海一粟。因为我们看到了时间永不停止,而我们在时间的长河中只有七八十年的光阴。
历史类书籍数目繁多。作者所选取的研究方向或写作角度不同,即使是同一国家同一时代同一事件,所写内容也是千差万别。
我最近读的历史类书籍以世界史、外国史比较多,可能是觉得自己对中国历史比较熟悉,世界史、外国史知之甚少有关吧。
下面我就按世界史—欧洲史—中东史—中国史的板块次序,介绍五本深入浅出的历史科普著作。
世界史篇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为1976年生人,来自以色列。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历史系教授。
他的《人类简史》一书让他一举成名,成为以色列超级畅销书,目前这本书已授30多个国家版权。
全书共分四部分:认知革命、农业革命、人类的融合统一、科学革命。
作者认为,人类进化过程经历了三次革命:第一次认知革命开始于7万年前,非洲猿人转变为智人;第二次农业革命开始于1.2万年前,智人驯养动物,培养植物,建立农村、城市;第三次革命科学革命开始于500年前,人类开始工业革命。
他从135亿年前大爆炸产生宇宙开始写起,写了45亿前年地球成形,7万年前智人开始聚集,人类文明开始确立、发展,写到未来智慧设计成为生命的基本原则,智人被超人取代为止。现代人类的祖先是智人。地球上除了智人,还出现过尼安德特人、梭罗人、弗洛勒斯人、矮人、直立人等人种。
我个人认为,这本书与其他史书不同的地方有两点:
一是作者并没有罗列大量的历史事件,而是总结了人类在几万年的进化过程中的一些规律及主要法则、特征。
总结这些规律,需要有大量的知识储备,才能化知识于无形,做到融会贯通,高屋建瓴地架构知识体系。
二是全书中都透着作者对人类终极命运的关心,全书中洋溢着的一种对天下众生的无边大爱,是一种对人类命运的深深忧虑。
作者对当下基因工程学改良人类的种种做法的尖刻抨击,便充分显示了他的这种爱人情怀。他认为,在当今贫富差距已经极为悬殊的情况下,这种只有一小撮富人能够消费得起的永生大法必然严重加剧社会不公;其次,如果人类真的被升级为另一个物种,实际上是升级为一种永远年轻的生化人,那么随之发生的就只能是人类的本质乃至“人”的定义的根本改变,就只能是智人历史的终幕。
书摘
1000年,小麦成功传遍世界。为了种小麦,人类的脊柱、膝盖、脖子、脚底付出了代价,是小麦驯化了人类。多余的粮食养活了政治、战争、艺术、哲学,建起了宫殿、堡垒、纪念碑、庙宇,养活了国王、战士、牧师、思想家、艺术家,但历史写的全是这些人的故事。
黄金法则:性与性别法则——农业社会大多是重男轻女的父权社会。肌肉理论——人类历史显示,肌肉的力量和社会的权利成反比。体力好的人干的是下层的活。流氓理论——男人好侵略,战争中男人占主导。欧洲国家,当兵的是穷人,高级官职是公爵、亲王、国王的权力。中国一直是文人领军,好男不当兵,聪明人都去读书当官了。金钱制度的原则:万物交换,万众相信。
《全球通史》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是美国加州大学的历史学教授,享誉世界的历史学家,曾获得过古根海姆奖、福特杰出教师奖和洛克菲勒基金奖等一系列学术荣誉。
除《全球通史》外,斯塔夫里阿诺斯的作品还包括《1453年以来的巴尔干各国》、《奥斯曼帝国:它是欧洲的病人吗?》、《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和《源自我们过去的生命线:新世界史》。
很遗憾的是,这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已于2004年3月23日在美国加州拉荷亚逝世。
全书分为《1500年以前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的世界》两册,论述了自人类起源至本世纪70年代的世界文明。
《1500年前的世界》分了五编,分别写了文明之前的人类,欧亚大陆的古代文明(公元前3500-1000年),欧亚大陆的古典文明(公元前1000年-公元500年),欧亚大陆的中世纪文明(500-1500年),1500年以前的非欧亚大陆世界《1500年以后的世界》分了四编,分别是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年),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1914年以来西方衰落和成功的世界。
一般的史书,总会因为冗长繁琐而让人读不下去,但这本书读起来很轻松。书中运用的材料新颖,材料涉及范围广泛,除了政治、经济外,还涉及军事、文化、教育、宗教、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并吸收了20年来世界历史学研究诸领域的新成就,使读者有强烈的现实感。
我个人觉得,本书有两大特点:一是全球史观,二是时间划分。
一、全球史观。
西方学者写历史,总认为西方征服了世界,总是以西方为中心来解读历史,本书改变了世界史研究中“西方中心论”的传统取向,以全球史观来看待世界,将整个世界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从全球的角度而不是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的角度来考察世界各地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对人类历史事件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上,努力反映局部与整体的对抗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时间划分。
传统的史书时间划分都是按古代—中古—近(现)代或上古—中古—近代—现代来划分。而本书独辟蹊径,将整个人类历史的演化划分成两个基本阶段,即1500年以前各自孤立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西方兴起并占优势的世界,再在这两个大框架下按时间节点、国家地区一一来写。这样,在我们读到某个历史事件时,就会将此事件放到整个时间大框架里来理解,更有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整个世界历史的进程。
书摘
欧亚大陆,自新石器以来,一直是世界历史的真正心脏地区,占世界陆地面积的五分之一,人口为世界人口的十分之一。很大程度上,人类的历史就是欧亚大陆各文明地区的历史。
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集团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是否有机会吸取临近社会集团的经验。一个社会集团所获得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集团,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大体上,文化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部落,因为它们不能与邻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获得好处。
唐宋之间只分裂半个世纪,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国家再也没有像汉崩后,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
明(朝)极力控制、压迫商人阶层。这是中国与西方根本的最有意义的差别。中国的另一政策是竭力反对对外经营……这与西方是鲜明对照。西方不仅积极开辟海外殖民地、创公司,甚至随时准备用武力保卫这些事业,反对任何威胁。
欧洲史篇
《极简欧洲史》
(澳)约翰·赫斯特
本书作者约翰·赫斯特,为澳大利亚与英联邦权威的社会暨政治历史学家、欧洲史专家。现任墨尔本的拉筹伯大学(la trobe university)历史系教授。
这本书可以称得上是最简单的欧洲史了。
它没有按时间叙述欧洲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没有像《人类简史》一样将欧洲按科技进步化为几个阶段,而是直接把欧洲几千年的历史简化成一条主线,即欧洲文明得以传承千年的原因,为我们整理出了欧洲文明能改变全世界的各种特质。
书的第一部分《欧洲是个混合体》讲述欧洲古典时期、中世纪、近代的历史,重点讲述了这条主线。
作者认为,在欧洲文明发端之初,它的组成元素有三:
1、古希腊和罗马文化,2、基督教,3、对罗马帝国进行侵略的日耳曼蛮族的战士文化。
而这三个元素又经过几次连接,最终构成了欧洲文明。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赋予基督教合法地位。这是三大元素的第一个连结:罗马帝国变成了基督教的天下。后来,教会发展出层级组织。这个教会有它自己的法律制度,也设有法庭、监狱以执行法律。而教会不只管教务,还管到其他重要大事,例如婚姻、继承。教会也有它自己的税收体系,因为所有人民都有义务掏钱来供养它。罗马帝国灭亡后,教会幸存下来,俨然一个独立政府。教皇和罗马帝王的角色平起平坐,治理麾下所有层级的文武百官。这是三大元素的第二个连结:教会变成了罗马人的教会。罗马帝国灭亡后,教会把希腊和罗马的学术保存了下来。这是三大元素第三个连结:基督教会将希腊和罗马的智识成就保存下来。日耳曼蛮族侵犯罗马帝国的时候,并没有摧毁它的意图。他们接受了被征服者的宗教。这是最后一个连结点:日耳曼蛮族支持基督教。
书的第二部分《迈入文明》分别从历史、民主、政治、皇权与教会、语言、百姓生活等方面对欧洲文明进行了解读。
书摘
罗马帝国曾遭到三次大规模侵略。第一次是日耳曼蛮族,继而是穆斯林(伊斯兰教徒),再就是北欧人,或称维京人。经过连年的战乱,欧洲社会终于趋于稳定,自己也开始向外扩张——十字军东征圣地,将穆斯林逐出西班牙,接着由海上掠取世界各地的珍宝文物。
启蒙运动从法国开端,认为社会有两股非理性的强大势力:一是教会,即天主教廷,一是法国国王。
东方君主将领土上的一切据为己有。而西方并非所有东西都归国王所有,是欧洲政府思维的基石。从私有财产出发,衍生出人权观念,是西方价值的核心。欧洲经济之所以一飞冲天,商人有保障是个关键。
骑士也要保护弱者,尤其是保护出身贵族的名门淑女。……保护女士、敬重女士的风范在欧洲文化中源远流长。骑士绝迹之后,演变成为绅士风度。绅士是基督教骑士的后裔。……近代,……大众对女性主义可以说是相当平和地接受,这一点与其他文化有很大不同。
中东史篇
《耶路撒冷三千年》
西蒙·蒙蒂菲奥里(著)
作者西蒙·蒙蒂菲奥里(simon sebag montefiore),生于1965年,曾在剑桥大学攻读历史。他是英国皇家文学学会研究员,耶路撒冷旧城外第一座犹太住宅区的建造者摩西·蒙蒂菲奥里爵士的曾孙。
在我的记忆里,中东一直处在战乱之中。
如今,中东的难民纷纷逃难到欧洲,成为令欧洲诸国头疼的一大问题。就在前不久,12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并将启动美驻以使馆从特拉维夫迁往耶路撒冷的进程——
这将会给中东带来的是战争加剧,还是和平和解?美国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是想破解中东乱局,还是在乱局之上雪上加霜?这一切问题来源于今天的中东格局。中东为什么会成为今天的格局?耶路撒冷又在中东乱局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读了《耶路撒冷三千年》,所有的问题就有了答案。正如书的封面所言:了解耶路撒冷的历史,就明白世界为何演变至今天这个模样。
本书从公元前5000年,人们开始在耶路撒冷居住写起,一直写到1967年六日战争。
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叙述了耶路撒冷成为犹太教、异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精神圣地的过程,叙述了耶路撒冷被埃及、巴比伦、波斯、马其顿、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等国家占领,百姓被驱逐、屠杀的惨状。作者选取各个历史阶段的典型事件、典型人物,对各个历史阶段的上流社会、下层百姓的生活都作了描述。
全书近七百页,叙述时间跨度长,叙述的历史人物众多,阅读真的需要一定的耐心。
书摘
当《圣经》被翻译成希腊文、拉丁文和英文后,它成了世界性书籍,也使耶路撒冷成为世界之都……耶路撒冷是一座不属于任何人的城市,但它又存在于每个人的想象当中,这是这座城市的悲剧,也是它的魅力所在。
死亡是我们的永恒伴侣。长久以来,朝圣者为了死在耶路撒冷,葬在圣殿山周围,以为末日来临时的复活做准备而前往耶路撒冷,他们还在继续前来。这座城市被墓地包围并且建在墓地之上。
岩石圆顶清真寺创造了一座尘世间的天堂。它将尘世的安宁、美好和来世的神圣结合起来,这正是它的精髓所在。岩石圆顶清真寺与所罗门圣殿和希律圣殿齐名。进入21世纪,它成为最世俗的旅游象征,它既是伊斯兰教复兴的圣祠,也是巴勒斯坦民族主义的图腾,岩石圆顶清真寺至今仍是耶路撒冷的代名词。
国际化圣殿山是很难的。耶路撒冷圣殿山很难分割。耶路撒冷更像一道火焰,而不是一座城市,没有人可以分开火焰。
三分之二的阿以冲突是心理上的。双方否认对方的历史。巴勒斯坦人对犹太人的古老遗产和现代以色列国犹太性的否认,对和平缔造是灾难性的。在这之后还有更大的挑战:双�...
广元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